精彩小说尽在A1阅读网!手机版

您的位置 : 首页 > 其他类型 > 我七岁神童,科举路上六元及第全文免费

第11章

发表时间: 2025-05-24

周夫子随手指着院中一棵枝繁叶茂的老槐树,缓缓问道:“童子,可知那是什么树?”

苏明理不卑不亢地躬身行了一礼,声音清朗地答道:“回夫子话,此乃槐树。书载‘门有三槐,升鼎辅’,槐树亦是吉祥之树。”

他不仅认出了树,还顺带引用了一个与槐树相关的典故。

虽然“升鼎辅”这样的词对于一个七岁孩童而言略显深奥,但他吐字清晰,神态自若,丝毫没有孩童的怯懦。

周夫子眼中精光一闪,露出了明显的惊讶之色。

他本以为这孩子最多能认出是什么树,没想到还能引经据典。

“哦?你还知道‘门有三槐’的典故?”周夫子来了兴趣,追问道,“可知此典出自何处?又是何意?”

张氏在一旁听得心惊胆战,生怕儿子答不上来,惹恼了夫子。

她没想到夫子会问得这般深。

苏明理却依旧镇定,略一思索,便答道:“回夫子话,此典出自《宋史·王旦传》,载王旦之父王祐手植三槐于庭,曰:‘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后其子王旦果为相。故后人以‘三槐’指代三公之位,亦用以比喻子孙显贵。”

这番回答,条理清晰,引证确凿,已远非寻常蒙童所能企及。

周夫子听完,捋着胡须的手微微一顿,看向苏明理的目光中,充满了难以置信的惊喜。

他教书数十年,也曾见过一些聪慧过人的孩童。

但如苏明理这般,七岁年纪,尚未正式开蒙。

便能对典故的来龙去脉知晓得如此清楚,且言谈举止从容不迫,实乃生平仅见!

“好!好一个‘吾之后世必有为三公者’!”

周夫子抚掌赞道,脸上的清高之色淡去了不少,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欣赏,“小小年纪,竟有这般见识,当真不凡!你且过来,老夫再考考你。”

他将苏明理引至堂屋,从桌案上拿起一本翻得起了毛边的《千字文》,随意翻开一页,指着其中一行,说道:“你既言读过《千字文》,便将此句读与老夫听听,并说说你的理解。”

苏明理凑近一看,只见上面写的是“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他毫不犹豫地朗声读道:“学优登仕,摄职从政。”

声音清脆,没有丝毫错漏。

周夫子点了点头:“何解?”

苏明理沉吟片刻,答道:“小子以为,此句是说,学习优异之人,便可以出来做官,担任职务,参与政事。这也是我辈读书人修身立德,求取学问的最终目的之一,希望能学有所成,报效国家,造福百姓。”

这番解释,虽然简单。

却点出了读书与仕途的关系,也隐隐透出了一丝超越年龄的抱负。

周夫子听完,长长地吸了一口气,眼神中已经不仅仅是欣赏,更带着一种发现璞玉般的激动。

他猛地站起身,在屋内来回踱了几步,然后停在苏明理面前。

他仔仔细细地将苏明理从头到脚打量了个遍,仿佛要将这个孩子看穿一般。

“璞玉!当真是未经雕琢的璞玉啊!”

周夫子连声赞叹,声音都有些微微颤抖,“老夫教书半生,自诩也见过些许聪颖学子,却从未见过如你这般天赋异禀、见识不凡的孩童!此乃天赐的读书种子,若加以悉心雕琢,将来成就,定不可限量!”

张氏在一旁听得云里雾里。

但看到周夫子如此激动,也知道儿子定是表现得极好,心中顿时充满了难以言喻的狂喜和骄傲,眼泪“唰”地一下就流了下来。

周夫子激动过后,目光落在张氏手中的那个布包上,神色一肃,郑重地摆了摆手道:“这位娘子,束脩之事,休要再提!”

他看着苏明理,眼中满是惜才之情,语气也变得异常恳切:“如此良才美玉,岂能因贫寒而埋没于乡野?”

“老夫今日便破例一次,收下此子,束脩分文不取!不仅如此,老夫还会倾囊相授,将毕生所学尽数传之,只盼他日能金榜题名,不负这一身过人天赋!”

免费教学?!而且还要倾囊相授?!

张氏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

这从天而降的巨大惊喜,让她一时间有些手足无措。

张氏激动得浑身发抖,只是一个劲地想要给周夫子磕头,嘴里语无伦次地道着谢。

苏明理也有些意外。

但他知道,这是自己的天赋成功地打动了这位怀才不遇的老塾师。

苏明理连忙上前扶住几乎要软倒的母亲,然后再次对周夫子深深一揖,语气诚恳地说道:“学生苏明理,拜见恩师!”

“恩师不弃学生出身寒微,更免去束脩,此等厚爱,学生永世不忘!学生定当谨遵师教,刻苦攻读,晨昏不辍,以求不负恩师今日栽培之恩!”

他没有故作推辞,而是坦然接受了周夫子的好意。

在这个家徒四壁的时候,任何一点资源的节省都至关重要。

而且,周夫子主动提出免费,也说明了自己的价值得到了这位老先生的高度认可。

“好!好!好!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

周夫子连说三个“好”字,捋着花白的胡须,脸上露出了久违的畅快笑容,“明日起,你便来我这学堂读书。”

“老夫这里虽然简陋,但圣贤书中的道理,老夫定会尽心传授于你!只盼你莫要懈怠,莫要辜负了这一身灵气!”

就这样,苏明理凭借着远超年龄的见识和令人惊叹的天赋。

不仅成功拜入了周夫子门下,更是获得了束脩全免,并被夫子引为得意门生的特殊待遇。

这对于贫困的苏家而言,无疑是雪中送炭,更是天大的喜讯。

张氏带着苏明理从周夫子家出来的时候,脚步都有些发飘,仿佛踩在云端一般。

她紧紧地攥着那个原本准备交束脩的布包,手心却全是汗。

她反反复复地跟苏明理确认:“明理,夫子……夫子当真不要咱们的钱?还要好好教你?”

苏明理笑着点点头:“娘,是真的。您放心吧。”

张氏这才长长地舒了一口气,随即又落下泪来,只是这次,是喜悦的泪水。

消息传回村里,自然又引起了一番更大的轰动。

那些原本等着看苏家笑话的人,此刻都有些傻眼了。

他们或许不理解苏明理到底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但能让周夫子这等在十里八乡都有些名气的老学究免费收徒,还赞不绝口。

这苏明理,怕是真的……

真的有些不凡之处!

那些曾经的风言风语,虽然没有立刻消失,但也弱了不少。

而苏明志得知此事后,更是气得在屋里将本就为数不多的几本书都撕成了碎片。

心中的嫉妒和怨恨,如同毒蛇般疯狂噬咬着苏明志的内心,几乎要将他彻底吞噬。

他知道,苏明理这条“毒蛇”已经开始真正威胁到他的地位了。

而苏明理的求学之路,在经历了一番波折和家人的巨大付出后。

终于以一种意想不到的顺利方式,正式拉开了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