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就是张水芹。
她稀罕的拿起一颗红枣看了看,“诶,我瞧着小温你这红枣倒是比我在供销社买的要大些,这供销社有人就是不一样。”
马三珍赞同点头,“张姐这话说的是,我也感觉这红枣比我自个儿去买的好,
下次让你弟弟帮我也留点,我给钱你。”
温云点头,“都是同事,以后你们想买啥吱个声,我去找我弟弟打个招呼。”
辛辛苦苦把温军送进供销社,不就是为了给她用交易群打掩护。
这红枣就是她拿来打窝的,冷冰冰的电子余额最终还是得换成这个时代的钱才能体现价值。
不怪人都喜欢坐办公室,一上午温云其实也没干什么活。
就是几个女人扯扯闲篇,看看报纸喝喝茶,再看几份表格文件就到了中午吃饭的时间。
其他四个人有家有口的中午都要回去做饭,温云就还是跟两个徒弟一起去食堂吃饭。
中午还能回去午休一会儿,下午两点再过来上班。
两个徒弟听着她这待遇,羡慕得不行。
温云答应一人送一块碎花布,让她们给自己做身漂漂亮亮的裙子表示安慰。
两人年纪小好哄,吃完饭又开开心心去上班,下班再去家里拿。
时间就这么不慌不忙的又过去好几天,转眼到了十月中旬。
昨夜里下了一场雨,早上起床只穿一件单衣有点冷,温云便在外面套了件米黄色的开衫毛衣。
来到办公室刚坐下,马三珍从门口走进来。
看到她眼睛一亮,“哟,小温,你这毛衣颜色真鲜亮,我在供销社怎么没看到这个颜色?”
说着走过来,上手摸了摸,“哟,还这么软和,哪儿买的,给我弄点呗,我给我家姑娘织一件。”
温云正准备接话,出去打水回来的王凤仙把热水壶放下也凑过来。
热切道,“是不错,小温,你买的时候还有别的颜色吗,我家三小子一直念叨着想要一件军绿色的毛衣,两三年都没给他凑齐毛线票。”
其实出门的时候温云没想那么多的,里面白衬衣外面随便搭了件新外套。
不过现在赚钱的机会送上门,哪里有往外推的道理。
她这件毛衣开衫是闲来无事自己打的,用的毛线是布料霞姐替同行的朋友转卖的。
一批有三百多斤,五个颜色,大红,米黄,军绿,浅灰跟黑色。
说多高档算不上,就是后世的纺织技术比七十年代要先进得多,所以摸起来手感好。
因为是批发处理价,且温云一次性包干,划算下来一斤三十块钱。
温云买的时候就是想着棉纺厂女人多毛线肯定不愁卖,说不准还能拉拉人脉。
至于出处,这回温军不适用,因为供销社是真没有同款。
不过她还有一些嫁去外地的同学。
这个时候本就不允许私人交易,不管是她托人带东西还是别人托她带东西,有这样的人脉都是大好事,没谁会那么没眼色的去追根究底。
说白了,就是以换代卖的名义从中赚钱,大家心知肚明,一个得了钱一个得了东西,双方都有利,谁舍得戳穿呢?
最最重要的是,投机倒把是买卖同罪。
买东西的人举报卖东西的人,那就相当于直接承认了自己也是同犯。
一旦落实罪名,开除都是轻的还得蹲局子,像她们这样公家单位的是最爱惜羽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