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白苏蹲在一堆旧家具前,在一堆掉漆的樟木箱前挑挑拣拣。
“大爷,这儿还有没有木头更好的家具?”
戴着解放帽的老站长正用竹扇赶苍蝇,闻言上下打量两个姑娘——阮凝双背着供销社特供的帆布包,手腕上戴着手表,沈白苏穿着挺新的衣服和皮鞋,这在物资短缺,凭票供应的七十年代可不常见。
“你们这些城里的丫头片子,”大爷咧嘴笑出缺了门牙的豁口,竹扇往西边一指,“想看真家伙,去中山路上的文物商店!
那儿收的都是大户人家抄家的物件,紫檀木八仙桌、酸枝木太师椅,要啥有啥!不过可得带够钱,听说上个月刚收了套雕花床,好家伙,那木头……”
沈白苏和阮凝双对视一眼,眼睛刷刷亮了起来,心里仔细记下大爷口述的地址。
“姑娘们慢走!”大爷看着两人把榆木柜子绑上自行车后座,又踮脚往车筐里塞了捆旧书。
到了没人的巷子里,沈白苏把香樟木大箱子和木头储物柜收进空间角落里放好,骑着自行车带着阮凝双骑车去了文物商店。
夏天的太阳太晒了,两个人赶到那边的时候都已经大汗淋漓了。两人擦了擦汗,走进去一问才发现,木料好做工好的家具是有的。
哪怕是完全不懂行的沈白苏和阮凝双,也能看出来这做工、这手感确实跟她们这些天看到过的大路货完全不一样。
但是一问价格,一把这样的椅子要几百块,整套家具关键人家还不单卖,是一整套一起卖的,整套需要几千块钱。
而且沈白苏怀疑36平方的空间根本放不下这整套家具,因为这种家具都是为面积特别大的好几进的院子准备的,所以椅子也不是普通椅子的形式,做得更大,中间那张长椅比现代的三人沙发还要更宽。
本来沈白苏和阮凝双觉得自己手头有上千块钱,已经很阔绰了,来了文物商店才知道,这年头也有的是识货的人,料好做工好的家具,就算一时进了废品商店也早被识货的人弄走了,有些甚至是抄家的时候就被人定好了去向。
不过来都来了,两个人还是决定好好逛逛这个文物商店。
文物商店坐落在中山路转角处,灰砖外墙爬满斑驳的青苔,门楣上方悬着褪色的红底招牌,“文物商店”几个宋体字被岁月磨得发白。
两扇厚重的木门半掩着,门框包着的黄铜皮早已氧化成青绿色,门把手上缠着褪色的红绸,残留着“破四旧”时期的痕迹。
橱窗里陈列着几件瓷器,蒙着层薄灰,玻璃上贴着“严禁触摸”的告示。
推门而入,屋内光线昏暗,仅靠几盏吊得老高的白炽灯照明。
墙面刷着半旧的米黄色油漆,贴着“保护文物,人人有责”的标语。靠墙立着雕花玻璃展柜,锁着青铜香炉、古旧书画,玻璃表面被手指蹭出一片片模糊的印记。
中间的实木展台上,堆放着些陶罐瓷碗,角落的算盘珠上积着灰,穿着中山装的服务员大爷正趴在柜台上打盹,搪瓷缸里的茶水早已凉透。
沈白苏和阮凝双踮着脚东张西望,碎花衬衫被汗水黏在背上,盯着嵌螺钿的漆器屏风挪不开眼。
两人伸长脖子看展柜里的鼻烟壶,鼻尖几乎要贴上玻璃,却始终没人上前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