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举杯祝福,氛围前所未有的好,不知道大家是刻意避开了梁知远这个敏感的话题,还是真的觉得没有他在的场景更加自在,大家不约而同地没有提起相关的话题。
林母亲自盛了碗汤,一边递给林舒窈,一边感慨,“早知道你手艺这么好,今年就该把你外公外婆爷爷奶奶都接咱们家来一起过年。他们年纪大了,都很想你。总是操心你是个小姑娘,照顾不好自己。要是他们能亲眼看到你现在又多能干就好了。”
林舒窈一愣,随即点头,“明年吧,明年我提前准备,把他们四位老人都接来,咱们一起过年。”她看向旁边的阿娣,“阿娣也要加油,最好考上杭城的学校,明年咱们也能继续一起过了。”
林舒窈是发自内心的喜欢这个小姑娘,她听林母以前说过阿娣家的情况。从外表你完全看不出来这样一个开朗的小姑娘,其实来自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
她上面有三个姐姐,加上她家中四个女儿,父母只是为了生儿子,终于在她出生一年多后如愿得子。
前面几个姐姐都按部就班地在父母安排下早早辍学打工,只有阿娣,不愿轻易认命,小时候一边干活一边偷空读书,终于在老师的帮助下磕磕绊绊地读到了高三。
但现在这个时代,早已不是林父那个“寒门也能出贵子”的年代。所谓成绩的比拼,不再只是勤奋刻苦,更是教育资源的较量。山里的孩子再努力,也抵不上城里老师一次精准的重点辅导。况且像林父这样的“天才”,百年难得一遇。
好在林舒窈的奶奶是个倔强、不信命、坚信知识改变命运的“另类”农村老太太。当她得知阿娣高考没考上一本,又被父母逼着去城市打工,给弟弟攒钱娶媳妇时,毅然联系了林父林母。
她知道他们平时也在资助贫困生,便想看看是否愿意帮助阿娣争取一次复读的机会。幸好,有林舒窈的爷爷奶奶和爸妈出手帮忙。
林舒窈没想到,这次与阿娣的近距离相处,会发现她和自己想象中的完全不同。你感受不到她身上的委屈与不公,更多的是对机会的珍惜、对贵人的感恩。
就像悬崖间长出的一株小黄花,破土而出固然艰难,却蓬勃地向阳生长。
看着阿娣,林舒窈觉得自己真的不该再沉溺于那些情情爱爱了。且不说如果她的猜想被验证,那些年倾注的真情可能都只是被虚假包裹的错误;就算当初是真的,又如何?一段让自己越变越差、越来越不像自己的感情,绝不可能是健康的。
饭后大家围坐在客厅,吃着坚果,看着春晚,热热闹闹的等着跨年。将近十一点,此时的沈家,李奶奶已经打着哈欠起身,“太晚了,我可扛不住了,你们年轻人慢慢守岁吧。老头子,走,咱们先去休息了。”
“妈,你和爸先去睡吧,我和子彦一会儿去曼珊家,他们叫着一起放炮跨年。”秦芸将父母送回房间,又转头望向儿子,压低声音问:“你真的想好了?”
沈子彦点了点头。秦芸也不绕圈子,直接问道:“窈窈回来了,你现在准备怎么办?”
沈子彦甚至没有一丝犹豫,望着秦芸的眼睛,郑重的说:“妈,其实……我没放下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