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氛比上午更加严肃和深入。沈清月需要翻译的不再是直观的工艺流程,而是涉及到分子结构、染料稳定性、色牢度测试标准等高度专业化的内容。这对她的专业储备和临场反应能力是极大的考验。
“……所以,我们认为,采用这种新型的阳离子改性剂对棉纤维进行预处理,再配合特定的活性染料,可以在保证高色牢度的同时,显著减少染色过程中的电解质用量,这对废水处理压力是一个极大的缓解。”一位戴着眼镜的年轻工程师正在用英语介绍他们的最新环保染色研究,语速偏快,夹杂着大量专业缩略词。
考察团中一位来自捷克的专家,斯密特博士,推了推眼镜,眉头紧锁,提出了一个极其刁钻的问题:“Interesting approach. However, the cationic modifier you mentioned, its long-term stability on cellulose chains under repeated laundering cycles, especially in hard water conditions, remains a concern. Have you conducted accelerated aging tests according to ISO 105-E04 standard? And whats the ΔE value after, say, 50 cycles?”(有趣的方法。不过,你提到的阳离子改性剂在纤维素链上的长期稳定性,尤其是在多次水洗循环和硬水条件下,仍然令人担忧。你们是否根据ISO 105-E04标准进行了加速老化测试?50次循环后的ΔE值是多少?)
这个问题涉及非常具体的测试标准和色差量化指标(ΔE值),专业性极强。工程师一下子被问住了,脸色微红,求助地看向旁边的技术总监。技术总监也有些卡壳,努力组织着语言。
现场陷入短暂的沉默和尴尬。考察团成员的目光都聚焦过来,带着审视。
就在这时,沈清月清越的声音响起了。她没有立刻翻译问题,而是先转向工程师,用中文快速清晰地确认:“工程师,斯密特博士的问题是,贵方使用的阳离子改性剂在棉纤维上的长期稳定性,特别是在多次水洗(尤其硬水条件)下的表现是否可靠?他询问是否按ISO 105-E04标准做过加速老化测试,以及50次水洗后的色差值ΔE具体数据。” 她精准地提炼了问题的核心,并点出了关键术语和标准。
工程师和技术总监恍然大悟,立刻翻找资料。沈清月这才转向斯密特博士,用流利的英语复述了问题,并补充道:“斯密特博士,关于您提到的ISO 105-E04标准测试和ΔE值数据,厂方需要查阅一下具体的实验报告,请稍等片刻。”
她的处理冷静、专业、高效。不仅准确翻译了复杂问题,还敏锐地意识到厂方需要时间查找数据,主动进行了缓冲说明,避免了冷场。斯密特博士满意地点点头,其他考察团成员眼中也流露出赞许。